第1466章 郑秋华_简行诸天
笔趣阁 > 简行诸天 > 第1466章 郑秋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466章 郑秋华

  只是,康麻子想到赫舍里,又心疼起太子爷了,给了不少补偿。

  其实现在内务府基本就是太子掌管了,太子为了维持…,自然养了一帮蠹虫。

  康麻子知道,但年龄大了,只要不是造反,贪就贪些了,睁一眼闭一眼了。

  也是,今年的康熙年岁到50,在封建社会中都算长寿,但也是知天命的老人了。

  索额图一死,索额图一党自然被清算。

  不少位子开始空缺…。

  正好,今年会试开科,新后备“办差”力量又来了。

  只是按满清的政治设计,高官超过三分之二都要是满人,更别说内阁、内廷了。

  受到索额图牵连的更多是满人势力,本来满人就少,读书自然是读过汉人的。

  这两科一个满人进士都没,可见确实如此。

  如今准格尔丹都被平了,各旗旗主都统都完全臣服了,抽出空了也…。

  想到这里,这康麻子…。

  刚过完年,在家备考谢玉,接到一个“噩耗”,这康麻子不做人呀!

  说为促进满人文化,特开“国语骑射”翻译科,“学历”等同汉人进士。

  谢玉这科乡试都中的四十个旗人,无论有没有差事,必须参加。

  另外在京中,满人中有秀才功名的,有满臣中五品官职以上,受荫入国子监成绩优秀者,这么“一步登天”的机会。

  规矩,什么是规矩,他康麻子就是规矩,都是旗内的事,汉臣不敢提出异意

  然后,在旗读书的,都“轰动”了,对他们来说,这和汉人的恩勒科一样,又一条“正途”路子来了。

  对他们是好事,但对会试有把握的谢玉,可不是好事,但也不能不装着开心,毕竟同年门都开心,还得在这圈子里混。

  说实在真帮人,都挺讲“情”的,只要一个圈里的,有好事肯定不忘了大家,有坏事都相互提醒。

  做事就是直接,好、坏、贪、薄给你摆在表面,八旗大爷面子,真不丢。

  可惜,真是那句,生于忧患死于安乐,铁杆庄稼养着,除了做兵当差,其实旗人出口很窄的,不是不愿卖力气干活。而是政策不许呀!

  大多数旗人,都是天天无所事事的,谢玉雇四个破落的扫大街,打扫卫生。

  就这都有人抢,还贿赂海叔来着,所以才玩出那么多“规矩”,玩花了,卷的层面不一样。

  春寒料峭,日子到了。

  眼睁睁看那些个正科举子入场,谢玉说不出的不爽,还得维持住表面的微笑。

  这日,谢玉骑着自己家的蒙古马,挂上刚入手的七力弓和箭袋箭矢,让长保在前面牵马,先去汉军旗那边会些的同年,然后一起去西山锐健营“考场”。

  自家有马的其实也是少数,都是对相对穷苦的汉军旗来说。

  考场提供马匹和弓箭,但那种马谁知道有什么手脚。

  考试工具,不禁自家带时,最好自己带了。

  有资格入考者在旗有300人,当然了其中走关系的也是不少,懂的都懂。

  不过,来到人更多,有家底的带包衣、长随、小厮、奴仆,甚至管事的都有。

  乱炒炒的,各旗整队

  阶级无处不在,先入场的意思满人中的上三旗,下五旗,然后蒙人中的上五旗下五旗,最后才是汉军旗中的上五旗、下五旗。

  原先谢玉骑着蒙古马,在同年队伍中不显。

  但拿出身份牌,确实是满人镶黄旗中的红带子…,中间被确认两次,受到一些目光后。

  谢玉还是被安排到上三旗满人队伍中了。

  只是看人家起码带四五个、甚至十多伺候的,多也是辽东大马,次一些河曲大马的也不少,衣着精致棉甲不说了,还恨不得把族上的各种章带全部挂上,一个比一个华丽。

  只谢玉,只带了一个长随,一头低矮、一看就是平常当畜力牲口的蒙古矮马,次马一匹,青色没有任何装饰的棉袍,包头狗皮帽,普通七力弓。

  这身打扮,连他们身边,一个家奴苏喇都不去。

  但验看身份牌,确实是满洲镶黄旗的主子。

  倒是有带着小主人的老管事包衣,看到谢玉身份牌的记录,终于是想到了什么。

  很快就“自爆”了谢玉的身份,大奸贼,大背景板,鳌拜的孙辈。

  这让原先想和谢玉搭话的上三旗黄带子、红带子,纷纷后退了。

  毕竟,鳌拜作为康麻子的出道证明,如今在朝中,可能比汉臣说成语使用还频繁。

  每次庆贺康麻子功绩的场合,“鳌拜”都是刷板子,垫底衬托的存在。

  颇有政治正确的意思,只要想在康麻子前露脸的,没有一个不懂的。

  如此,谢玉也只能装着什么都不懂的,把目光放在这长风烈烈的校场。

  长路漫漫任我闯…,可惜爷考试不是为了姐儿,只是为了不打“白功”的生活。

  之后,如同小学生春游一般,终于把队伍排好了。

  毕竟八旗是有军事组织的底蕴的。

  可就是不开考!

  就在这群带子门发怒时,有宫里太监传话,这才冷静些,冷静中伴随着激动。

  原来是康麻子要来了,都觉得自己“露脸”、“人前显贵”的机会来了!

  如今征准格尔还没几年,加上康麻子时常下令督促,八旗大爷们还没彻底堕落,底子还在!

  要是倒是乾隆朝…,听说从乾隆朝开始,朝中有七城官员都是捐的。

  捐官虽腐败,但确实拉拢住的,有“财”阶级,对朝廷的统治力好。

  但千里做官只为财,花钱捐官了,自然要更狠刮起来,然后,起义、暴乱,那真是比打地鼠都快都多的。

  贪着更贪,全靠钱养着,八旗、绿营、团练、新军,然后这个玩法持续不下去了,没了。

  不说远的,就是征准格尔丹,也基本都是火炮、火绳枪,火器营为主的对射。

  骑射功夫,早就排到辅助位子了,为什么康麻子还这么重视满人的骑射功夫。

  可能和鬼子投降后,一定要保持配刀武道的传统一样。

  弓马习射,是个辛苦活,练这个起码意志坚定点。

  这个时代,又没大数据,尤其未入仕肯定没有官凭历途。

  你是刚从“家里蹲”出来的新人,怎么知道你是人才,和公司hR刷掉双非学生一样,骑射功夫的展示是最直观的,校场走一遭,行就是行,不行就是不行,属实起跑线门槛吧!

  对八旗,尤其满人骑射功夫的看重,不止康麻子,他儿子雍正、“喝稀”的乾隆也是。

  但今日是特开“国语骑射”翻译科,书读的好了,骑射功夫可能会差些,毕竟文武双全的人任何时代都是比较少的,想来要求没有那么严啊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ui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ui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